大豪雨後,水稻怎麼又倒伏了?
近代稻米現象應有的省思
每到了連日豪雨,即將收成的第一期稻作又嚴重倒伏,台東受損面積有600多公頃,老農民看到心血全泡水了,難過的都快哭了…….
開車前往勘查農地的途中,映入眼簾的是令人驚訝,到處倒伏的稻田,與先前來過幾次迥然不同。
會有這種狀況,已經是大雨過後的常見景象。
是因為這些稻穗經不起連續幾天雨水的侵襲而倒伏?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結穗後的稻子比較重,頭重腳輕,風雨一來就應聲倒下?」
其實是農人稻作,為了讓米粒看起來大些與提高結穗量,有重量好銷售,故大量追加氮肥,結果使稻米細胞過份徒長,變成植株太脆弱,禁不起風雨的洗禮,出現大量倒伏、稻熱病、發芽……等現象。
令人好奇地是,清淨母語農場的稻子有被風雨襲擊而倒下來嗎?
當然,農場的稻子十多年來並沒有因經歷風吹雨打而倒伏過一叢,依然穩定地駐足在那,青翠的亮澤有如陽光普照,看起來精神奕奕,結穗的米粒,粒粒充滿能量。與在旁過分氮肥的深暗綠色稻田猶如陰天的黯沉,有的甚至已呈現暗紅棕色的稻熱病,同樣的稻田呈現兩種截然不同明顯色差。
看到這兒,心中不勝唏噓,如果農人使用古早傳統種法,只要維護好土地環境,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不要只為了有好收成、好價錢,就不會總是遇到一些風雨,就損失慘重。
米食,一直以來是東方人的主要食物,長期我們及子子孫孫都是吃到這樣若不經風的稻米?!
這樣脆弱的稻米,其實質營養含量十分不足,是「空包彈米」。
米,是身體重要的營養來源,更是東方民族的能量支柱,長期下來身體若得不到真正營養,生命得不到充足的能量,容易體弱多病、心情低落、躁動不安、失去安全感,人生就失去方向與希望。這些現象不就是現代人的疾病寫照(猶如化藥的稻田),例如:癌症、躁鬱症、憂鬱症……等。
全民及後代子孫健康與營養應該何去何從?值得再三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