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文|陳海晏

味有道乎?若有道,且道一味來!

味者,佛云色聲香味觸法的六根之一。它也是中藥的藥物量詞,如一味藥。

中藥、中國味源於自然,味是藥味,也是食味。

味分酸甜苦辣鹹五種,若食品業,做到自然天成、五味具全,不妄做、無添加,實在難得。

民生六項,食衣住行育樂,以食居首,故謂民以食為天。

食又細分為柴米油鹽、酒醬醋茶等八項,此說出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到了元代,悄悄取下非必需的酒,成為熟知的開門七事。

文人雅士花酒寫詩為文,丹青棋琴相伴。倘跌落凡間,不著雅俗之分,便能笑看紅塵。

此一心情轉折,存於《蓮坡詩話》:「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以吳自牧所錄八要事,上推其源,知先民生活實難!

柴火以燧人氏居首功,終結茹毛飲血的時代。值神農炎帝之世,諸侯夙沙氏煮海為鹽,不從帝命。

帝躬而自省,修明文德。於是夙沙氏之民,棄其故主,攜鹽歸神農。神農部族獨占鰲頭,草藥、米油鹽茶,皆與之有關。

周朝始祖后稷,為堯帝農師,善耕種,繼神農絕學。米油醬茶,周人始終不棄。

傳說杜康釀酒,其子黑塔造醋,酒醋同源,出於一家之手。又說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儀狄為夏禹之臣,杜康為夏朝中興之主。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出土了許多酒器,表示很早在中國就出現了酒。到了夏朝,農業、釀酒有長足進步,才有這麼多傳說。上起三皇,下迄三代,藥與食,食事八味,一應具全。

 

今人物質生活原應容易,著實也難。看似容易,是因機器生產,解決了質與量的問題。著實難,則是化工進步所致。即便在黑名單,改個配方,原本不能吃的,反倒是可食之物。標準不驗或驗不出的,堂而皇之拿來轉基因、飼禽畜、灑草木、桌上食、盤中飧。

「所言智慧,即非智慧,是名智慧」,原是佛陀雋語,卻成了今人生活難的寫照。於是,花生油,不是花生油,而是化工花生油。醬油不是純釀醬油,而是勾兌後的化學醬油。食用油不純,用調和法,卻叫純食用油。果汁不是果汁但是果汁,酒不是酒又是酒,奶精不是奶精還是奶精…

「清清如水」、「安定無油煙」、「不變的好味道」,這些動人的口號,讓人忍不住掏出腰包。自然成長的作物,日日面對陽光、土壤、雨量、風向等多項變數,年年收成豐歉不一。剎那變化,過去、現在、未來渺不可得,味道怎能數十年不變?安定劑一加,自然不起油煙,但安定劑又是什麼?不同密度的油,色澤不一、比重不一,要如何調和,才能清澈如水?

吃碗良心飯,配口安心菜,真這麼難嗎?如果是,日子該怎麼過下去?過海水、走天涯的中國人,憑藉醬油、鹹菜、豆腐,回到記憶中的故鄉。成長於麥胞、肯記的年輕人,味覺原鄉會在那兒?

飲品如海水天長共一色,廠商調給你。要保久,放防腐劑;要香味,給化學香精;要顏色,填人工色素;要甜給甜,要鹹付鹹。資本主義忒大方了,要五毛,給一塊!循此味,走此道,牧童遙指化工區。

 

做人處世講究良心,食品行業更需拿出良心中的良心。倘若無人見,當知艱難世道行路難,此路孤身踽踽行。財富不是獎賞,存心天知才是世世代代俯仰的依憑。這一味,法律沒有,商管不教。這一味,存乎天理,順應人心。

東方文明,全知道。秉持良心,知道做到,至善之地,善莫大焉,若能如是行,味中有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