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真食生活

再见了,偏食

文/非 比

偏食,一直以来都是父母最头痛的小孩病,即便像我都快卅岁了,每上餐桌,家人的话题都在「我不吃这个,也不吃那个」打转。 我从小就不太爱吃青菜水果,举凡一般孩童不喜欢的青椒、洋葱、苦瓜、茄子等,还有大部分的叶菜类,我都不爱吃,不管用任何方式烹调,或是切成丁状细丝碎末,都逃不出我的法眼,不吃就是不吃。 偏偏除了我之外,其他兄弟姐妹都不挑食,所以每次在餐桌上总会听到一老一小对喊「快吃青菜!」「我不要!」弄得全家神经紧张。 在清净母语工作,认识了很多一般市场常见的果菜到深山里的野菜,如数家珍却不大动口,在这里也没人逼我吃,和同事一起用餐,一点压力也没有。 直到某次门市进了些秋葵,这种毛茸茸又黏呼呼的玩意儿,只有在日式餐厅里吃过一次,嚼起来黏黏的让我觉得有点恶心,导致对秋葵的印象很差。 店长热了一锅水,把秋葵放进锅里汆烫大约十几秒钟捞出,拍胸脯保证,绝对不会有黏腻的感觉,盛情难却下我勉强咬了一口:「这也太好吃了吧!」毛毛的外皮不仅不坏口感,还带着脆度,而且不会吃到草腥味;秋葵汁液虽然黏稠,但碰到唾液就稀释掉了,不会残留在嘴里;脆皮加上汁液,最后和里面的秋葵籽一起咬下,丰富多层次。店长倒了点黄豆酱油沾着吃,绿叶马上变红花,几根秋葵配碗白饭就可吃上一餐。 又有一次门市进了枇杷,「又是一个毛茸茸的玩意儿」我心里念着,店长挑起一粒枇杷,没剥皮直接咬了下去,直说又甜又多汁,让我也尝尝看,我皱着眉头挑了一粒最小的,想到以前吃枇杷的经验不太好,就是觉得难吃,现在还要连皮吃,但想着是农场种的,就试试看吧!谁知一吃惊为天人,里面的果肉甜的可媲美哈密瓜,连皮吃增加口感,水分相当充足,二话不说马上买一盒回家,我妈一看不得了,这偏食鬼竟然买枇杷吃,简直太阳打西边出来。 经过这两次的经验,我开始尝试些以前不喜欢的菜,四年下来,过猫、龙须、芥菜、皇宫菜、皇帝豆等都成了我的餐桌常客;今年海梨柑盛产,每颗皮薄肉多且甜,晚餐后我都会剥两三颗来吃,这样的转变妈妈感到非常惊讶,以前剥给我吃都抵死不从,现在反而自动自发的吃起来了。 来到清净母语后,和家人的餐桌互动起了很多变化,我发觉我并不是不喜欢吃蔬果,而是不喜欢它们的「味道」;但是为什么农场的蔬果却可以让我大快朵颐呢?慢慢回想这过程,在今年的海梨柑上我找到了答案。 柑橘类的水果,吃完舌头常有刺麻感,久久挥之不去,金桔尤其明显;大部分金桔都会连皮吃,那皮散发出的味道真让我不敢恭维,不管是新鲜的还是腌渍过的,即便它对呼吸道很好,那刺麻的口感总让我却步,橘子柳丁也是。 但是清净母语的海梨柑,却让我齿颊手指留香,完全颠覆我对柑橘类的坏印象,青菜亦同。 以往我对芥菜的印象就是「又苦又涩」,但清净母语的芥菜不仅好吃,连生吃都很有味道,那芥末味配上花生和红毛苔,简直开胃,做成酸菜就更不用说了。 常吃牛肉面的人多半都会加酸菜,但部分市售酸菜吃完嘴巴常感到非常干,偏偏我又很喜欢吃酸菜,每次都是「先甘后苦」,但这里的酸菜可以让我单单配碗白饭又是一餐,吃完嘴里不仅不干,还留着淡淡的菜香味,才刚吃饱就开始期待下一餐配酸菜了。 综合以上这两个答案,理出了一个结论:「是清净食物的『真滋味』,让我愿意尝试各种蔬菜水果。」 追溯原因来自于清净母语坚持零农药种植和零化学添加物的加工过程,让我品尝到食物「起初的味道」,是在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里,不伤害一寸土地、一草一木、一点生命种植出来的,量虽然极少,却各个用尽真心在耕耘。 在五、六O年代,父母都还吃过食物原本的味道,犹记我曾买把农场的空心菜给妈妈,妈妈清炒后吃了一口,直说这是她儿时的味道,现在的空心菜都没这味了。随着时间与科技进步,消费者要求标准商品及商人追求快速生产的状态下,餐桌上渐渐只能看到「食品」而非「食物」,因此特别感谢清净母语,让我还能够在这世代吃到古早味……不,也许该说是食物的真滋味。 一棵小小的种子,改变了我和家人的关系;一份用心的真食物,也慢慢改善我偏食的毛病,在这充满「假」的年代能够认识到「真」,是现代速食时代难能可贵的经验。只要在餐桌上改变一点食物的来源,让全家人分享这份真滋味,就能让真实的幸福,慢慢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