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清净农法 真食生活

花生采收记

文|郭瑟芬

初夏,正好碰上花生抢收成,于是跟着大伙儿下田拔花生。 十来个人,一人一个水桶,在乱草中寻找花生植株的踪影。待收成的花生,地面上的枝叶已呈半干枯,不难辨识,不过因为野草杂生,所以还是得细心翻找。 找到之后,基本动作:以右手握住植株的最基部,稍用劲拔起,累累的花生就出土了。左手拽住这堆花生,对着水桶一扭,花生纷纷落到桶里。 这个动作说来简单,对我这个新手来说,手劲不足,也还抓不到要领,拽不下来的花生只好一颗一颗拔下来。 别人已经拔了满满一桶,倒进麻袋里,我的桶还不到半满,两只手酸痛的不得了! 因为一直弯腰,腰也快直不起来了,最后只好以跪步爬行的姿势在田中蹒跚前进。 初夏的早晨,才七点多,就已感受到骄阳的威力。还好早晨有微微的凉风,不觉得太热。拔了两个小时后,体力已快撑不住,日头也越来越炽热,勉力做到跟大伙儿一起收工。 一个早上,四小时、十三个人,一分多地的花生田,还没收完。 待采收的花生还有将近一甲地!妈妈咪呀! 花生采收要及时,成熟的花生留在土中,只要下点小雨,很快就会发芽。 连着几天,内场加工组也放下工作,大家总动员,一起加入抢收花生的行列。 这地区多为看天田(无灌溉水),土质疏松,很适合花生这种旱地作物。只不过人力昂贵,种花生完全无利润,大陆进口的便宜花生抢占市场,现在农家顶多种点自家吃,很少看到大面积专门种花生的。 刚采收的花生,带着很多泥土,要先把土筛干净,再平摊在阳光下曝晒,不然很难晒干。 靠人工不时翻耙,日头大,三天就成,如果碰上阴天或下雨,可能就需要一个多礼拜才能完全干透。万一是雨天采收回来的花生,土较湿黏,更是得边晒边筛。 晒过的花生全部送入冷藏低温贮存,避免花生发霉产生黄麴毒素。 加工前,进一步以人工挑拣出发芽、破碎、变色的不良豆,再以大量山泉水清洗。所以吃清净母语的花生,非常放心,不用担心黄麴毒素。也不怕长痘痘。听说之前农场有几次采用花生播种机、采收机,因为花生种植的面积大,为了可减少播种与采收的人工。 只有除草、曝晒、挑拣、加工,还是纯人工处理。但事实不是如此的简单,机器非万能。 我们发现,机器采收遗漏的比率很高,有些藤蔓太杂、石块太多的田地,不适合用机器采收,或者机器故障停摆维修时,还是常常需要人工采收花生。 最近又是花生采收季,有干部提到近年经济不景气,他们村子里好多人都从城市回到乡下待业中,于是花生又恢复以人力采收,每天总有十几二十个临时工在花生田里拔花生,论斤计价。 手脚勤快的,一天可以有千把块收入,十来天下来,对生活也不无小补。虽然农场因此要多担负成本,可是吴先生说能创造多点就业机会,帮人渡过难关,也是好事一桩。 这几年全球暖化,造成气候极度异常,花生算是好种的作物,也状况仍频。 有时因干旱而发芽少、结粒少;有时因连绵台风豪雨,耽误播种最佳时机而生长欠佳;有时成长期长的很漂亮,临采收前却被环颈雉与田鼠捷足先登先采收了…总而言之,种很多不见得一定能如愿的收很多。明亮金黄的清净母语花生油,冷压制成,没有一般花生油的烟火焦气,而是散发出一股优雅清爽的新鲜花生香。 直接用来拌饭,几滴黄豆酱油,就可以让我连吃三大碗。 看起来油油的碗,不用洗碗精,直接水冲就可以洗干净,连抽油烟机的油垢都非常好清理,可见它有多清爽,这样的油吃到身体里,不会造成负担。 想尝到花生最鲜甜的风味,就要吃水煮花生。清晨采收回来的花生,立刻清洗,大灶柴火煮熟,包装后急速冷冻保存,稍微解冻或电锅微蒸就可直接食用。盐味(三烤竹盐调味)都清甜可口,非常适合在炎炎夏天当居家零嘴,补充体能又不上火。 炒过的香酥花生适合出门旅游携带,搭配清净母语凤梨干或紫菜嫩芽酥一起吃,更是别有风味。 香酥花生再加一点花生油与竹盐,用高马力的果汁机打成花生酱,直接涂馒头土司,或是调点蔗香蜜与酱油作成沾酱, 现作现吃,棒的不得了! 如果一次吃不完,最好冷冻起来,一周内吃完。不过因为实在太香太好吃了,所以很少有吃不完的问题。 我本来并不爱吃花生,总感觉花生比较燥热,很少主动买来吃。 这几年在花生田里参与拔花生好几回,好像对花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现在会想吃花生、喜欢吃花生、主动找花生…写着写着,已经有一股冲动,待会儿一定要去找一包水煮花生来吃啦!